掌握心理调节方法,平稳度过青春期(转载)

心理健康 66 0

青少年的成长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而如何使青少年以良好的心理状态健康成长,更是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正如温家宝总理所说 “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年智,则中国智。”已经在京胜利闭幕的两会上,这一话题话题更是被屡屡提及。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而当下由于课业任务较重,升学压力较大等等原因,使得部分青少年在心理方面存在问题,而如何妥善解决这一问题是学生、家长、老师、社会共有的责任。

  中小学生作为处在快速成长期的群体,在心理和行为方面有着这一年龄阶段独有的特征,因此在其成长的过程中,会产生不同的程度的心灵困惑,乃至心理问题。而这些心理问题的类型主要集中在学习方面(包括学习困难、考试失利、厌学等)、人际关系方面(包括家庭关系、师生关系、同学交往等)、挫折适应(包括情绪低落、自卑、心理自我调节能力差等)和青春期心理问题(包括异性同学交往、早恋、网瘾等)。

  而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来自于家庭环境的影响、学习教育的影响、社会环境的影响和青少年自身的成长。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应当采取积极的态度,正视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以帮助青少年学生平稳健康地度过青春期。

  这时,掌握正确的对于青少年进行心理疏导的方式和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对于家庭来说,应当加强与孩子的沟通,鼓励孩子与家长多交流。据《中国青年报》报道:“95%的家长没看过心理学方面的书,72%的家长没有看过教育方面的书。”他们不了解如何更科学地教育孩子。因此,家长要多了解青少年心理发展规律、懂得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了解青少年心理特点、懂得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家长应了解青少年处于一个特殊时期,他们情绪反复、行为多变;对孩子的教育既要鼓励,也要批评,但方法的使用一定要符合青少年心理特点;对孩子的期望值不能过高,希望孩子成才,这是人之常情,但压力过大,也会适得其反。

  此外,对于学校来说,应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对教师广泛开展心理学知识的培训。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学校要重视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要求教师要有极强的自我调节能力。教师要善于运用心理学知识调整自己的心态,使自己始终处于积极乐观、平稳健康的心态,以旺盛的精力、丰富的情感、健康的情绪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培养一支自身心理健康,懂得心理学专业知识,掌握心理辅导技能和心理训练方法的教师队伍,这对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至关重要。因此,学校应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使每一位教师都掌握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以正确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帮助。

  总而言之,提高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素质,是青少年教育的重要内容。它会对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产生巨大的影响。而掌握正确的心理辅导方法,是培养青少年形成良好心理素质的关键。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妥善解决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各种问题,帮助其健康成长。

标签: 青春期心理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