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恐惧症的“家庭因素”

心理健康 52 0

  学校恐惧症一般多发于小学中、低年级,这类儿童在这个年龄阶段接触社会普遍较少,接触多为父母与亲友,因此,家庭环境因素是影响此类儿童发病的重要因素。家庭环境对这类儿童的疾病起着重要的制约和促进作用,孩子患学校恐惧症,不仅取决于性格特点,还取决于整个家庭环境对这类孩子的刺激。  在运动理论中,格式塔心理学家勒温指出,人的行为是由环境调节的。“生命空间”是他的动力理论中一个重要概念。而生命空间则是指人的行为,即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它的公式是:行为=生活空间=人×环境。勒温所说的环境在这里并非现实的客观环境而是精神环境。所说的心理环境,就是与人的需要相结合在人脑中实际发生作用的环境。因需要的作用,使居住空间产生场动力,居住空间具有吸引或排斥的动力性。因为生存空间具有动力性,人的行为沿重力方向向心理对象移动。Lerwin还认为生活空间的每一部分都有一个区域。该地区还有一个边界。人类行为在生活空间中的所有范围内运动。  按照勒温的理论,我们可以将造成儿童学校恐惧症的家庭因素视为一个动力场,这类儿童的心理需要和对其思想产生影响的家庭环境即为其生存空间,而在导致儿童患学校恐惧症的家庭因素中,对这类儿童的过分保护、高期望被视为该生活空间的一个区域。对这三个居住空间进行分析,有助于我们对儿童学校恐惧症家庭因素应激源的研究。

  1、分离焦虑。  儿童在和谐、美好的家庭中不会产生分离焦虑(儿童有心理问题的例外),而儿童产生分离焦虑的主要原因是家庭的主要成员,即孩子的母亲与父亲感情破裂,或出现情感危机,或失去孩子的亲人,或父母对孩子的感情漠视,或以上几种情况,都会直接导致儿童生活空间的巨大变化,这种情况的出现对于该年龄段的儿童来说,尤其是被动感知型与被动型焦虑的反应阶段,儿童的分离焦虑就会达到极限,产生对离开父母的恐惧,从而产生各种紧张情绪,如焦虑、愤怒、怨恨、忧郁和绝望等,导致各种身心疾病(学校恐惧症是其中一种例外)。  因为人与动物不同,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变化,不仅要靠现实的刺激,人还有极其丰富的记忆资源和非凡的预见性、创造性。所以,除了现实刺激引起的心理矛盾冲突,能构成心理性应激源之外,人们头脑中所发生的回忆、预见性或想像中的紧张情绪与事件,也可以成为心理性的应激来源。  2、过度保护。  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中国的独生子女问题日益受到重视。尽管目前各种研究显示,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相比并无劣势,相反,由于独生子女均拥有优越的生活环境,其身心发展反而比非独生子女更为健康。但各种事实都表明,独生子女是最容易产生心理性猜测的一群。这说明独生子女虽然生活在优越、富裕的家庭条件下,其心理承受能力却没有相应地提高。  在以儒学为主体,强调伦理道德的中国,“三不孝,无后为大”的思想在不少家庭中根深蒂固,尤其是每个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即便没有重男轻女的思想观念,子女出生后都是当宝贝养,特别是「抱在怀里怕掉,含在嘴里」。小孩发生什么事都足以让全家人感到心惊胆战,不少家长对于孩子的事情是草木皆兵,一有风吹草动,立即横加干涉。此外,很多家长对孩子的“照顾”几乎是无所不至,从孩子该吃什么、玩什么、做什么到孩子该交什么朋友、有什么爱好都悉心安排。  孩子们在这种家庭条件下长大,逐渐丧失了自主性,因而也丧失了接触客观世界、认识社会现实的能力,一旦生活环境改变了,这类儿童的心理适应能力就不能相应地发展到应有的水平,就会对现实世界产生逃避的态度。并由此导致儿童中低年级出现学校恐惧。  这一时期由于儿童在此时开始接触社会,儿童此时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过去对家庭的过度保护,成为儿童适应新环境的障碍。在现实生活环境中,儿童头脑中的生存环境和现实生活环境的不平衡,导致儿童生活空间的地域边界错乱,造成儿童认知障碍,从而产生对现实环境的消极抵抗。

  3、期望值过高。  谈到这个问题,必须提到中国当前的社会状况和当前的教育体制。  当前,中国经济以史无前例的高速发展,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二位,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也日益旺盛。但是,从目前的总体经济结构来看,中国仍处于农业社会,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大量剩余劳动力被解放了。所以这一社会现实促使人们去追求高学历。与当前中国教育资源极为紧张,尤其是高教资源最为紧张,于是,高考成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一旦挤过这一关,那么就意味着以后有了比较满意的工作。  传统上,中国家庭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传统,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都很高,孩子们面临很大的学习压力。由于在中国,一个非常注重传统的国家,孩子们的成就就是光耀门楣,为父母增光。也就是所谓的“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此外,也有不少父母,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实现他们年轻时的理想,所以把孩子培养成继承“父业”的人才是他们一生的愿望。这类父母通常对他们的孩子寄予厚望。  这样的话,不仅很多家庭的孩子都面临着很大的压力,就连他们的父母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因此,在这类家庭中,孩子们普遍受到过高的期望值,面临很大的学习压力。若孩子的学习成绩与家长的期望不一致,则会导致孩子产生心理矛盾。因此,当儿童的动力场中出现引力小于斥力的情形时,儿童的心理行为会沿斥力的方向运动,导致儿童心理出现问题。这样的压力源会导致儿童出现学校恐惧症一类的身心障碍。  此外,在这一环境的影响下,如果儿童的成就动机也很高,在面对家庭和学业的双重压力下,一旦有一次学业失败了,这种压力的刺激就会比前一种情况更强烈,从而导致儿童身心疾病的发生,这一因素在心理健康学中,特别是在心理健康方面,将其称为假想。


标签: 学校恐惧症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